教学科研

活动回顾|探索城市系列活动(第18期)暨2022级城市管理专业移动课堂:走进广州三元里街,看AI如何重塑智慧城市运营

发布者:曾华强发布时间:2025-06-23浏览次数:10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要坚持知行合一,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不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2025617日,yl23455永利官网教工第二党支部与城市管理系联合打造探索城市系列活动(第18期)暨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活动,yl23455永利官网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城市管理系主任王妙妙老师带领2022级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前往广州三元里街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参观交流。此次活动旨在带领学生深入探索智慧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模式,研究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智慧城市治理的发展模式,增强对 AI 赋能城市治理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激发学生对智慧城市治理领域的研究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相关实践活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白云区智慧城管运营服务平台:开启城市管理“智治”新时代

近年来,广州市白云区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通过构建“1+4+N”1个平台、4个亮点、N个应用场景)智慧城管运营服务体系,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部件可视化:城市管理的“智慧之眼”

白云区智慧城管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城市部件转化为可感知、可监控的数字实体,构建起全域可视化监管网络,让城市管理有了“智慧之眼”。在垃圾压缩站管理方面,全区60个压缩站均部署了搭载AI算法的摄像头,24小时实时捕捉作业不规范行为,如未备案车辆闯入、工人未着工服作业、垃圾暴露等。这些违规行为会被智能抓拍并自动生成工单推送至监管端。同时,系统还集成了垃圾量统计模块,通过日、周、月数据环比分析,当垃圾量月度浮动超过10%时触发异常告警,精准遏制跨区域偷运偷倒现象。数据显示,系统上线后,白云区日均垃圾处理量显著下降,累计节省财政开支近千万元。

公厕管理方面,白云区700余个公厕均安装了环境监测终端,实时反馈氨气、硫化氢、空气质量等数据,异常时自动派单至保洁单位。三元里古庙公厕的智慧大屏可直观呈现厕位使用情况,通过红外传感器统计男女厕人流量及厕位占用率,为巡检频次规划与新建公厕选址提供数据支撑。这种“硬件感知+数据驱动”的模式,让昔日“脏乱臭”的公厕转变为市民可实时评价的智能设施,满意度显著提升。

考勤线上化:环卫工人监管的“智能助手”

针对环卫绿化工人的监管难题,智慧指挥系统以电子工牌为载体,构建了“定位—打卡—轨迹分析”全链条监管体系。每位工人配备带GPS功能的电子工牌,每日通过进入作业标段自动打卡,系统按分钟级频率上传实时位置,生成蓝色轨迹线直观展示作业路径。更关键的是,系统基于轨迹覆盖区域与工单发生位置,智能计算各镇街“防卫黑点”,如楼房间隙、城中村空地等卫生死角,精准指导保洁力量调度。考勤线上化的成效在三元里街道尤为显著,传统“大锅饭”模式下,工人兼职、离岗现象频发,通过电子工牌监管后,街道协管队伍人数精简,服务人数减少但保洁标准不降,实现“降本增效”双突破。

作业工单化:城市管理的“神经中枢”

工单系统作为智慧城管的“神经中枢”,可整合市民报事、上级交办、日常巡检、视频AI巡检四大来源,构建“识别—派单—处置—闭环”高效流程。其中视频AI巡检汇聚15.4万路社会面监控,开发61种算法模型,24小时识别占道经营、跨门出摊等场景。工作人员以内街巷整治为例,摄像头识别违规行为后,会先推送短信通知商户整改,屡次不改则派单至属地执法部门上门处置,形成“机器初筛+人工复核”的分层治理模式。在违建监管领域,由5个无人机库搭载AI摄像头,通过“定点巡航+不定点抽查”拍摄建筑物历史图像,对比分析新增违建方位、面积,自动转化为工单派发。在交通卡口则首创“前4轮后8轮特征识别技术”,153个点位的450只摄像头实时抓拍违规渣土车,通过车牌人脸二合一识别比对备案数据库,未备案车辆直接移交交警溯源。系统上线后,工单平均处置时长从18小时压缩至2小时内,按期整改率维持99%12345投诉量大幅下降。

公众参与多元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范式”

在燃气安全管理中,系统将46万瓶装燃气用户数据整合成“燃气一张图”,创新“送气工入户安检+系统派单”模式,即送气工上门时同步开展炉具、管线安检,居民通过二维码可追溯生产、充装、运输全流程。系统每周自动筛选半年未安检用户生成工单,倒逼企业落实责任,配合“月度安检排名+现金奖励”机制(前三名送气工获不同等级奖励),实现每半年全覆盖安检,城中村燃气事故中毒率显著下降。其次,市民参与可通过“云报事”小程序实现“指尖治理”,即市民可拍照上传市容环卫、绿化等7大类问题,系统则会自动定位至所属网格派单,整改完成后可像网购一样评价打分,分数直接纳入部门考核。在垃圾分类场景中,投放点启用AI云值守摄像头,志愿者通过小程序远程监督垃圾落地、满溢等情况,实时对话指导分类。结合“废品回收线上预约”服务,市民下单后工作人员按约上门回收,形成“监督—处置—便民”闭环。目前全区已开展云值守活动4600余次,注册志愿者超2.4万人,垃圾分类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治理愿景。

白云区智慧城管运营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还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参与多元化


互动交流环节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学生们围绕智慧城管系统的运行机制、事件处理优先级、居民意见收集与反馈、应急处理、智慧治理成效量化等关键问题展开现场提问,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一一解答,为学生们揭开了智慧治理的神秘面纱。此次现场交流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智慧城市管理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展现了白云区在智慧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可以看出,白云区智慧城管运营服务平台将继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治理效能,为建设更智能、更宜居的城市环境不懈努力。


互动交流

通过此次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智慧城市治理的前沿动态和实际问题。此次三元里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的参观交流,2022级城市管理学子深刻感受到了智慧城管系统以 “1+4+N”治理体系为核心的创新实践,也更加明确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城市管理系通过举办探索城市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建立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城市管理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不断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城市管理实践调研和理论学习中增长智慧。城市管理系将继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不断拓展视野,同时,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探索城市系列活动(第18期)暨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合影